01
从去年末到今年初,裁员已不是什么新鲜词儿了。前有知乎裁员300,后有滴滴裁员2000,知名企业裁员的消息一波接一波。
甚至去年底京东还爆出要先裁掉未婚未育女性,后来被官方辟谣。但是,职场人,尤其是职场女性,真的是人心惶惶了。
我当时还跟做HR的好友聊了聊,她的看法是:“虽然官方辟谣了,但是在大部分HR心中确实如此了。且,除了未婚未育,还有一类人,HR更不愿意招,领导更愿意裁——已婚未育。”
不要误会,这不是HR小姐姐个人的歧视。HR小姐姐自己也是已婚未育,她也实属无奈。招来的人风险高,用人部门不满意,HR小姐姐自己也要被裁掉了……
02
步入职场之前,我对“重男轻女”几乎0概念。
城市独生子女一代,哪怕是工薪阶层的温饱小家庭,也是被家里溺爱上天的。读书的时候,女孩子普遍智力发育比男孩子早,又认真心细守纪律,老师通常表扬女孩子的多,批评男孩子的多,所以更不知道什么“重男轻女”了。
工作之后,啪啪打脸。
第一次有这个意识,是硕士快毕业的那几个月,用人单位都来学校里招聘。有一家我很想去的设计院,同门男同学D在那里实习了几个月。
D带回来的消息是:“招聘小组出发前,老大已经定下了基本方针,不要1个女生。”
D告诉我们这件事的时候,我跟几个男孩子正围在一起讨论问题。我们是同一所学校的硕士,我从高中到本科都是名校毕业,我的设计能力也不差。然后,突然就成了其中最没有可能被录取的人。
只因为我的性别。
第二次,是前几年有一次跟蜗牛聊天。
蜗牛如今在上海做律师做得风生水起,事业蒸蒸日上,生活被她经营的有声有色,娃也活泼可爱快到了上学的年纪,妥妥的人生赢家呀。
但我们那年聊天时,她找工作一直不顺利,正遭遇职场空档期。空档原因:已婚未育。
去年,我在职场,作为小创业公司的合伙人,也跟HR小姐姐配合,给我们公司招聘。老大提出的要求也是:不要女生。实在太优秀的,如果年纪很小,可以适当考虑,已婚未育的就算了。
去面试别人的我自己,也是已婚未育。
而最近,又听朋友说,她的一位闺蜜,在大企业拼到了中层管理者。今年刚刚30岁,已婚未育。
去年,她们团队的业绩,比同期几个团队都好。可偏偏就她,只受到了领导口头表扬,奖金分的比别人少,今年的工资也没有涨。
要是放在几年前,她肯定要做个有理有据的PPT述职要求升职加薪了。可今年,她却不敢这么做。裁员裁得人心惶惶,已婚未育,保住职位已是万幸。
03
通常遇到这类敏感问题,代表员工的一方,肯定是指责用人单位不应该歧视女性,然后呼吁赶紧给男性员工放产假。
而作为用人单位,通常也觉得自己冤极了。
如今市场竞争激烈变化快,开门做生意,压力大极了,分分钟就可能成为“负翁”。庙本来就小,再赶上几位女员工同时怀孕,不仅老板自己头疼,连带着其他同事工作量莫名变大,也怨声载道。
作为在职场被歧视过,也被迫“歧视”过其他女性简历的我,觉得根深蒂固的性别歧视问题,真不是政府出台个政策,或者给男性强制安排个产假,就能够消除的。
看看邻国韩国,男性产假早就长达1年之久,日本的男性产假也是52周,职场歧视好了么?比我们有过之而无不及吧。韩国男性产假的实际利用率,久久徘徊在个位数。
我想,即使政府强制规定男性必须修产假,而这一年后呢?假如男性在育儿全过程中的参与度并没有提升、父亲在家庭中的角色继续缺失的话,女性就仍旧不得不把大部分精力投入家庭,也就仍旧会面临职场性别歧视。
两性职场平等,真的不是一蹴而就的事情。它需要全社会共同努力,每个人在自己的角色上,承担起对应的责任,一代代去扭转、改变。
聊聊我的几点想法。
1. 全社会对男女分工的认知需要提升
男性绝对优于女性的主要特点是体力:身材壮,跑得快,跳得高,力气大。
因此,原始社会,男性外出狩猎,和猛兽争个你死我活,女性在家采摘育儿。农业社会,青年男性分的地最多,而女性在农业劳作中只能当半个人用。这些都是合情合理的。
而进入工业社会,机器生产代替人力,男性最明显的体力优势,就已经被削弱了大半。再到如今进入信息社会,早已不再是体力为王了。
人们工作的领域越来越细分,在很多行业,女性的沟通能力强、同理心强、温柔细心等先天优势显露,工作成果已明显优于男性。
然而,距离工业革命发端已过去200多年,整个社会对男女分工的认知,却一直没有变过来——“男性要赚钱养家,女性要貌美如花”“男性要有阳刚之气,女性的好品质则是温柔贤惠”。
这也难怪,和几十万年的人类历史相比,几百年实在太短暂。
但只要人类的认知一天没有真正转变,性别困扰就一天不会消除。而被困扰的,可不仅仅是女性。只是职场女性被歧视的问题更显性,更容易被察觉到,所以被当成靶子而已。
很多男性,即使发现自己相对于职场拼杀,更喜欢家庭生活,也一般是不敢直接表达出来的。
女性相亲,都要求男性有“上进心”“事业心”,要是哪位男性敢直说“我就满足于当下的收入和职位,我想照顾好家庭”,除非家里有矿,否则在婚恋市场,估计是要被大部分女性嫌弃的了。
而倘若他刚刚好又碰到了位事业型女性,而这女性还就想找个照顾好后院的男生,他们倒是一拍即合了,可架不住还要担着日后一大堆亲朋好友指指点点给这男生扣上“吃软饭”帽子的风险。
性别歧视,男女其实都不好过。
男女搭配,都能发挥自己所长,整个社会才能运转地更高效,大家的工作生活才能更愉快,再往大了说,人类才能更幸福。
这个来自人类远古的认知不好改,但我们都有责任从点滴做起去努力改变。一代人不行,就三代五代。
2. 女性自己不要双标
很多女性自己,就喜欢双标。一方面高喊着反对职场性别歧视,一方面一遇到点困难就以性别为借口推卸责任,我弱我有理。
你这个不能做,那个不能干,你承认自己弱,就等于承认自己根本没有跟男性“同工”。既然不“同工”,要什么“同工同酬”?
你设想一下,你男朋友或者老公单位,有位女性,活只干一半,困难的任务推给你男朋友/老公加班,却拿一样的薪水,你是不是也觉得忿忿不平,肚子里100个不乐意?
企业提供舞台,对每位演员,机会应当尽量公平,每个人都可以争取成为主角。而假如你只想做配角的事情,就不要要求主演的出场费。
3. 用人单位少一些预判
我们应该都听说过一个讲环境对人的表现造成影响的故事。
一个小男孩,在外婆家和奶奶家判若两人。外婆总看到他的好,表扬他一点一滴的进步,于是男孩越夸越好,在外婆家越来越懂事,还给干活的外婆打下手。而奶奶总是看到他的不好,责骂训斥他,于是他在奶奶家,衣冠不整调皮捣蛋,一副小痞子的模样。
大人对环境、对其他人看法的敏感度,不比孩子差。
有的男性,明明心里最在乎妻子,行为也很端正,却总被妻子怀疑质问是不是有外遇。久而久之,就真的外遇了……反正你都认定我这样了,那我何不来点真的,也不白背锅?
同样,如果企业里,从用人部门,到招聘部门,全都给女性设定了工作不好业绩差的形象,她们也许也会用行动去证明的。
当然,招聘这件事,用人单位也是在博概率的。
想招聘男性员工,就跟想招聘高学历学生一样的道理。虽然学历不高学校不好的学校里,肯定也能出好员工,但是在有选择的情况下,干嘛要去博取小概率?
在上面第一点提到的整个社会认知不改变的大背景下,男性在职场奋斗的状态大概率是比女性强的。他们背负着社会舆论赋予的养家的责任,背负着家中父母妻儿的期待,没有退路。
但是在整个社会认知慢慢转变的大背景下,企业作为强势的一方,其实先迈出一步,选择先相信招进来的女性员工,给与她们更大的空间,其实才是明智的做法。
如果一个有事业心的女性,她在别处享受不到的同等待遇和机会,在这家企业里享受到了,她怎能不在这里奋勇拼杀?
而男性的选择,目前还是比女性多很多的,所以未必肯这么卖力。
作者 | 啡小沫,985硕士。
推荐阅读:
还没有评论,来说两句吧...