01
认识一位在国企工作的朋友。
大约4、5年前,我刚刚进入北京央企工作的时候,她就跟我说,她不喜欢她所在的国企的养老式工作节奏,而且工资也低。她想趁年轻去私企拼一拼,去感受市场的活力。
2年半前,我离职去了私企。她跟我说:“真羡慕你啊!说辞职就辞职了。我跟父母、老公、同事聊起想离开国企的想法,他们都觉得国企的稳定,是我当下最好的选择。现在瞎折腾一定会后悔的。”
1年多前,她微信上给我留言:“我看你的朋友圈,感觉你做的不错啊。有没有适合我的工作?”那时候,我刚好知道有需要她专业背景的职位在招聘,薪资比她在国企的薪资高不少,但是有KPI要求,薪资是浮动的。我就跟她讲了职位的要求及薪资水平。
过了2天,她跟我说:“我身边的人都觉得出来工作压力太大了。我觉得他们说的有道理。我可能承受不住吧,还是算了。”
至此之后,我们再也没聊过工作的话题。
她依旧在5年前的那家国企,做着同样的工作。偶尔发发朋友圈,感叹一下这两年项目减少,工作好像越发清闲了,工资稳定上涨了5%。
02
这样的朋友可能你并不陌生。每个人身边,可能都有几个对现状不满意叨叨着想要改变,可是过了3年、5年、10年,仍旧在原地徘徊的朋友。
这位朋友,妈妈是国企职工,爸爸是公务员,老公是事业编,同事朋友圈也是清一色国企员工。关于工作,她问身边10个人的意见,10个人可能提供的几乎是同一个角度的思考,等于只问了1个人。
她于是被他们拖拽着,永远也只有这一个看世界的视角。
当我们想要改变时,我们需要全新的视角,而不是来自我们原生环境的自以为是的判断。
比如一个体制内的公务员,喜欢画画,画的也不错,想看看自己能不能转行成画师。如果在原先的圈子里寻求意见,可能大部分人都会劝她说公务员多稳定,旱涝保收。然后他犹豫了几个月,身边都是这样的声音,还没开始就放弃了。
但如果她用业余时间,主动接触了一些画师,她会发现,她们自由职业的工作、生活那么精彩。他们比她想象的自律、积极,而且他们眼里的稳定,跟自己公务员朋友们眼里的稳定完全不同啊,仿佛打开了新世界的大门。
这会让她从另一个角度重新审视自己的生活,也给了她很多信心。
03
我们在大国生活,是天然拥有多角度看世界的基因的,不要浪费这种优势。
去年和在香港生活8年的本科室友L,聊到香港年轻人为什么压力大这个话题。
L的一句话,让我印象深刻。她说:“香港年轻人没有退路。”
大陆的年轻人,习惯了迁徙。北上广深压力大,混的好的留下来了,工作几年发现混不出头的,也许就退回了二、三线城市。甚至有事业发展不错的,为了生活的舒适,也可能选择退回家乡的省会城市。
这些在我们看来,都很正常。谁没几个在一线生活的朋友、几个在二线生活的朋友、几个在小县城生活的朋友。我们了解他们不同的工作、生活状态,也大约知道各种选择的利弊。
同样,在香港的大陆人,在香港扎根的很多,退回深圳、广州、珠海安家的也不少。大家都能选择各自舒适的活法。
而香港年轻人,却是退无可退的。
很多几辈都挣扎在香港底层或下层中产的人,即使大陆有不错的机会,他们也不会离开香港谋求发展。
大多数港人心里根本没有“离开香港”这个选项。他们认为:“你在自己的家乡都混不好,还能去哪里发展的好?”
而我们习惯在大陆迁徙的人都知道,事实并不是如此。
一个人也许在一座城市发展平平,换一座城市却如鱼得水。也许跟一座城市气场不合四处碰壁,换一座城市工作生活却都能安排得井井有条。
我就认识一位东北人,毕业后先去上海发展。本来在东北,他是饭局达人。然而在上海,他的东北式幽默,却派不上用场,生生憋出病。后来改投北京,他的东北式幽默,跟北京人的侃大山一拍即合。
再比如我不喜欢参加大型集体活动,更喜欢三两朋友的小聚。
北京的很多企业都特别喜欢频繁搞大型团建,不参加团建甚至会影响领导对你的评价,影响升迁。刚刚毕业那两年,我以为所有公司都如此。
后来跟在上海的朋友一聊,她说她们大型团建很少,大家都更喜欢小聚。而且,团建、饭局什么的不参加,也不会影响到工作。她们领导就很恋家,周末的活动很少参加,工作干得好,照样连升三级。
04
我们听了太多年轻人要适应环境、磨去棱角的道理。
其实我觉得更重要道理是:世界不只有一个角度,不要被环境驯化。
我们每个人看待身边一草一木的方式,都受制于我们所处的环境,我们自己的经验见识,与盲人摸象无异。互联网的发展,让我们能更便捷地拥有别人的见识,知道别人摸到的大象是什么样子。
如果自缚手脚不跳出狭隘的单一视角,哪怕是5G、10G时代来临,你看到的大象,依旧只有一个象鼻子,或者一条象腿。
我们是要活到八、九十岁的,怎能在二、三十对是年纪,自废武功,对眼前的“局”全盘妥协?
作者:咖小沫,985硕士。
推荐阅读:
还没有评论,来说两句吧...