要想战胜拖拉,你要做的不是像大家推崇的那样,“提高自制力,别想那么多,尽管放手去做”,而是要找到对付恐惧心理的工具,才能从根儿上解决问题。
作者提出了一个“即时习惯策略”。这个“即时习惯策略”不是一个两个方法,而是一整套策略体系,用来帮助人们进行积极的自我对话,削减内心的冲突,减少焦虑和恐惧,继而更加迅速地启动工作。这套策略不会催促我们立刻行动,它是反其道而行之,会教我们在生活中安排更多的休闲活动。因为心理学家认为,当你有了足够的闲暇时光去享受生活,反而更能激发出积极工作的热情。
通过这套“即时习惯策略”,我们将会学到七种方法,分别是:建立安全感,开展积极的自我对话,享受无忧休闲,用三大工具克服行动障碍,使用逆向日程表,增加心流体验,以及让你的改变既有弹性又有刚性。通过这一系列的举措,我们将全方位地改善习惯性拖拉,为自己量身打造一套健康高效的生活方式。
我们进入“即时习惯策略”的学习,先来看看战胜拖拉的第一种方法:弄清楚自己是怎么利用时间的,把能量导向积极的方面,为自己建一张安全网。
首先:记录你的拖拉日志,认清过去的行为模式。请拿出一周的时间,就按照你平时拖拉的方式继续拖拉。同时观察自己,记录拖拉日志。注意,不要评判自己,也不要急着分析,就只是客观地记下自己的行为模式,看看你的时间都花在什么地方了。当你效率很高的时候,你做了什么?当你忙而无果的时候,又是在做什么?如果你发现自己总是迟到,琐事很多又难于应付,做事情经常拖拖拉拉,而且没有时间去玩耍、放松、维护人际关系,那就说明,你在时间管理上确实有问题了。
那日志到底怎么写呢?我们先把自己一周的每一种活动都做个记录,比如工作,交际,购物,通勤,娱乐等等,算出每种活动日均花费了多少时间。想想对你而言,哪些事项优先级靠前,哪些事项优先级靠后。再记下你对这些活动的反应,是能轻松完成,还是做起来压力重重?然后,再把每一天分为三个或者四个部分,比如早晨、上午、下午和晚上,判断一天中,你在什么时候效率最高,什么时候效率最低?
通过这样事无巨细的记录,你会注意到时间的消耗,还有你利用时间的方式。你会发现,本来计划花在优先事项上的时间,和自己实际花费的时间,有多大的区别。你还能认清楚,自己对不同的事项抱有怎样的态度,是哪些念头或者情绪引导你及时完成任务,又是哪些念头或者情绪导致了你的焦虑、为难和一再拖延。
你可以针对自己典型的一天安排,看看从什么地方可以改进,比如把优先级高的事务,放在效率最高的时间段去完成;比如减少你在一些不重要的琐事上浪费的时间,比如频繁收发邮件、无意义的闲谈,等等。去重新分配你的时间,改变固有的生活模式。
要为自己建立一种安全感,用这种内心的安全感去推动高效率的行动。
让我们来想象四个场景,在这些场景中,把你马上要做的事想象成一块木板,这块木板很坚固,有30厘米宽,10厘米厚,10米长。你现在的任务就是从这块木板上走过去。
第一个场景,木板放在地上,你从上面走,非常容易对吧,轻轻松松就能完成,没什么可拖延的。
第二个场景,木板还是这块木板,但是架到两栋高楼之间,木板离地面30米,这时候让你走过去,你会怎么样呢?是不是迟迟迈不开脚步,担心一步踩空掉下来摔成肉饼?当你把注意力集中在任务可能带来的危险上时,你就不会注意到任务也有简单的一面。这时你大概率忘记了,当木板放在地上时,你是可以轻松走过去的。内心的恐惧让你寸步难行。
第三个场景,木板还是架在两栋高楼之间,你正在纠结怎么办时,背后一股热气袭来,回头一看,你身后的大楼着火了。惊恐中,火势越来越大,你无法后退,只能通过眼前的木板,转移到对面的大楼逃生。这时候,你会怎么做呢?是不是顾不上踩空摔落的事儿了,只想手脚并用连滚带爬赶紧过去?所以说,在面对更加紧迫、更实际的危险时,我们往往会抛开之前的恐惧,立即采取行动,更加创造性地解决问题。
我们再来想象第四个场景。木板还是架在两栋高楼之间,你因为拖拉站在一端不动,但这次背后没有着火,而是在木板下方装了一个强大的安全网。现在,你能完成任务吗?大多数人会说:“没问题,就算摔了,也只是落在安全网上,不会受伤,大不了再来一次。”
当你拥有一张安全网时,也就是当你的内心对自己有一种固定的价值感,对要做的事感到安全时,你就会持有一种积极的态度,不再苛求完美的表现。你会更容易行动起来,并且坦然地告诉自己,失败和过错都不能阻止你迈出第一步。
那么,该怎么拥有这种自我价值感呢?其实啊,自我价值感不是什么神秘的东西,它源于自尊,当你能够用积极的有力量的语言和自己对话时,当你能更有效地管理时间,用平静、沉着和专心的行动取代过去的拖拉习惯时,你就会建立一种新的自尊,而这种自尊就会演变成真正的自我价值感。
文/腊梅
还没有评论,来说两句吧...