我们为什么会受骗?实际上,对骗子来说,估量对方是什么样的人,有什么样的背景和欲望正是他们赖以生存的技能之一。而受害者们往往就是在毫无察觉的情况下暴露给骗子各种信息,从而很容易就受到了骗子的影响,下面小编将通过8步揭秘骗局背后人性与思想,让你了解为什么自己那么容易被骗。
第一步、料敌机先
骗子们料敌机先的第一步:直击痛点,
他们就是这样像猎豹一样,精准捕捉自己的猎物,并且“因人而异”, 骗子们还会有目的性地与自己的目标“套近乎”,降低对方的戒备心,循序渐进地套出更多有用的信息,最后选择合适的方式行骗。
这种情况下,我们最应该做的就是保护隐私;永远保持怀疑;始终保持警惕,才能更好地避免掉进骗局。
第二步、动之以情
而另一类骗子们,会利用人们的认同感加上同情心,来提高行骗成功的概率,这就是骗子们行骗的第二步:动之以情 ,相比较于冷静、理智的人,骗子们更喜欢感情用事的人。
我们的大脑主要靠两套系统处理现实,一套是情感,另一套是理智,这两套系统都遵循着不同的规则。
二十世纪最著名的心理学大师扎荣茨就在《情绪与思维:偏好无需推理》中表示,情绪往往是我们的第一反应,而骗子们首先利用的就是这一点,他们会利用人们第一反应出的:恐惧、欲望、同情来直击内心,进行行骗。
比如,如果有人跟你说买个净水器吧,我们可能不会在意,而如果对方向我们展示了一个家里的水究竟有多脏的视频,再说上几句长期饮用这种水的危害,我们可能就会因此动摇并且下单。这就是骗子们在利用我们的恐惧心理。
想要避免这种情况的发生,就需要我们始终保持理智的系统来处理现实,让自己的思考发生在情感之前,也就是咱们常说的“三思而后行”。保持冷静和理性,才能更好地洞悉骗局。
第三步:请君入瓮
2003年,阿肯色大学的社会心理学家埃里克·诺尔斯和威得恩大学的组织与社会心理学家杰·林恩提出:当一个人要说服另一个人的时候,所用到的策略可以大致分为两种类型:
第一种是阿尔法型,这种策略非常常见,就是增加自己说话内容的吸引力,简单来说就是“趋利避害”中的“趋利”。
在巴雷特的事例中,马修正是大量运用了这种策略。在日常谈话中,他经常用伟大的想法来吸引巴雷特上钩,用咱们现在的话来说,就是“画饼”,他会通过各种话术让巴雷特相信,参加竞选能够给自己给这个社会带了极大的好处,以此来吸引巴雷特上钩。
而第二种呢,就是伽马型,目的在于减弱这件事情会给我们带来的不利因素,也就是“趋利避害”中的“避害”。
马修在巴雷特面前所塑造的形象并不完美,他冲动且幼稚,这些细节就在暗示巴雷特,自己没什么好担心的,眼前这个年轻人并没有自己经验老道。
另一方面,如果去参加竞选,并不会给巴雷特带来什么损失,最差也不过是落选。于是,在趋利和避害两个方面都满足的情况下,巴雷特就这样掉进了骗子的陷阱里。
能够有效说服别人是一个重要的能力,但这项能力落在骗子们的手里就成了请君入瓮的关键武器。心理学家罗伯特·西奥迪尼是说服策略研究领域的专家,他指出绝大部分的说服过程有6大原则主导:互惠互利、承诺和一致、社会认同、友谊或喜好、稀缺性以及权威。
骗子们只需要把其中几项结合起来就能够让猎物上钩,如果骗子在料敌机先和动之以情的阶段中下过功夫,那么请君入瓮的成功率就会更高。
在行动之前多加防范和思考,对于越有利的事情越要加以怀疑,才能避免骗子们的请君入瓮。
第四步:完美故事
当然,像巴雷特这样有经验的人还会上当,绝不仅仅是因为骗子的手段高明,事例中我们提到过很重要的一点,就是巴雷特认为自己经验老道并且比马修要成熟稳重,这种对自己的自信也成为了他上当的重要原因。
生活中我们被骗的经历很多都和我们对自己的肯定有关。
王先生之所以中了骗子的圈套,很大程度上是因为自我肯定,比如,我是个软件公司工作多年的人,我有经验,肯定不会调入电信诈骗的圈套等等。正是这种侥幸心理使得骗子们有可趁之机。
王先生的案例也诠释了骗子们行骗的第四步:完美故事。
骗子们总会编造一个完美的故事来让人们相信自己,从而掉入骗局,而面对完美的故事,人们总是会抱有侥幸心理,比如:万一他说的是真的呢?万一是我走运了呢?我都做了这么多努力了,应该是真的吧?
这种侥幸心理正是源于自我肯定,在人类的内心深处总是觉得自己会与众不同,总是认为自己与其他人不一样,是不会受骗上当的,而骗子们早已准备好了猎物们愿意听到的完美故事来让你相信,你能从中获得好处。
所以,想要在日常生活中谨防骗局,就一定不要心存侥幸心理,或者过于信任自己以往的经验和经历,哪怕之前在一个陷阱中栽倒过,在同一个地方栽倒第二次的可能性也绝不会是零。始终保持对自己的怀疑,不要轻信骗子编造的完美故事,也是谨防上当的关健。
在第四步编造完美故事之后,骗子们为了能够更好地让受害者上钩,往往会加上一步,那就是:取信于人。
《我们为什么会受骗》书中王先生的案例中,骗子们就是先还给王先生300元,让王先生对他们产生信任之后,再进一步行骗,骗子们往往都会先放出“鱼饵”,让受害者们尝到一些甜头,方便接下来的行骗。
第五步:取信于人
取信于人,骗子们也正是利用这一点把一个短期骗局发展成长期骗局,最后反倒是我们与骗子一起说服了自己。
想要避免这种情况的发生,不妨把看似顺利的事情往坏处想想,时刻居安思危,在收益最大的时候也不要忘了将来依旧会有失败的风险,在怀疑别人的同时,也不要忘了不能轻信自己的能力,只有这样才能减少被骗的可能。
第六步:欲擒故纵
狡猾的骗子们往往也能够提前预料到人们怀疑的心态,在取信于人的阶段,如果受害者们带着乐观的心态相信自己可以收获最终的胜利,骗子们自然乐享其成。可如果在取信于人的过程中,受害者们心中怀疑,决定及时止损的话,骗子们会反其道而行,这就是行骗的第六步欲擒故纵。
骗子们在这一步欲擒故纵的试探,为的就是测试猎物的心理预期,他们会假装劝你放弃你的投资或者是放弃购买某种产品,这种手段如果运用得当,不但不会把计划好的骗局搞砸,反而会让人陷入得更深。
所以,在日常生活中,如果我们一旦发现自己或许正陷入骗局,一定要及时收手,避免遭受更大的利益损失。
在欲擒故纵之后,骗子们往往会开始变本加厉的在受害者身上谋求利益,让受害者们在付出了更多的时间和资源之后,更难脱身,完全被自己的骗局掌控,这一步就是第七步:得寸进尺。
第七步:得寸进尺
这就是最常见的,利用情感的“杀猪盘”。在中国,每年都有因为杀猪盘而损失钱财的受害者,人均被骗金额高达25万之多,在杀猪盘的背后,就是行骗人得寸进尺之后的结果。
毕竟,骗局已经进行到了得寸进尺这一步,受害者们已经对骗子的计划投入了越来越多的时间和资源,如果没有在此停手,那就到了骗子们的收获之日,受害者会完全、彻底、不可挽回地被骗子控制。
骗子之所以能够得寸进尺,依靠的就是人们对于沉没成本的认知差。我们对一件事的投入越多、越长,沉没成本就越有可能会蒙蔽我们的理智和直觉,从而忽略了很多危险信号。毕竟,及时止损意味着承认错误,而承认错误对于人类的心理成本太高了。
这种心理在我们获得某些成功之后就会越发强烈,对于沉没成本的不甘心和对自我的肯定会交织在一起,让被害者们在骗局中控制。
想要避免这种情况的发生,我们应该学会在适当的时候舍弃沉没成本,毕竟与其抓着过去的付出不放,导致更大的损失,不如在巨大的损失来临之前,及时收手,将损失降到最低。
这种时候,更应该积极寻求他人的帮助,毕竟当局者迷,被骗至这个阶段的受害者们通常已经丧失了原本的判断能力和认知,他们更需要去寻求他人的意见和帮助,可千万别让“好面子”耽误了脱身骗局的好机会。
第八步:逃之夭夭与斩草除根
骗局进行到得寸进尺这一步,骗子们的目的也就达到了,剩下的也就是最后逃之夭夭。
骗子们会利用甚至主动制造这种名誉,让受害者们哪怕终于意识到自己被骗了,也会因为好面子而闭口不谈,只有这样,在得寸进尺之后赚得盆满钵满的骗子们才会逃之夭夭全身而退。
不过,能够逃之夭夭,需要骗子们有非常高明的技术和出色的人格魅力,也有受害者会在意识到被骗之后死咬着骗子不放,对于这种情况,狡猾冷漠的骗子们想出了更有效的方法,那就是斩草除根,也就是骗子们会故意拖延司法机构介入的时间,以防受害者报警。就像著名投资人巴菲特所说的一样:建立名誉需要20年,毁掉名誉只需要5分钟。
长此以往,就会有越来越多的人在被骗之后不敢声张,导致越来越多的不法分子逍遥法外,成功的逃之夭夭。
所以,我们应该明白,自身的名誉与一场骗局是没有关联的,一次的失败并不能代表一生的失败,如果,我们在日常生活中受骗,那么,一定要勇敢地站出来,警醒更多的人,这才是真正能够守护我们名誉的方法。
总而言之,骗子们无论是水平高低,在行骗的过程中,他们总会赋予骗局一些意义,人们之所以会上当,是因为有些人对于骗子描述的一切深信不疑,他们相信自己的生活可以变得更好,相信自己过往的经验会让自己免于受骗,也希望自己能够成功,所以,才更容易被骗子抓到机会。
以上就是副业网今天分享的关于我们为什么会受骗全部内容,当我们知道骗子的思想和行骗方式之后,就像是破解了一场魔术的奥秘,见识了更多骗子们的伎俩之后,我们也就不会容易被骗了。
文/春华秋实
还没有评论,来说两句吧...