01
人到30多岁,聊天的话题总是逃不开房子。而聊到这个话题,总是有遗憾的人多,踩准节奏开心的人少。
我和率哥的朋友里,有一毕业进了银行做对公业务薪酬不菲的。当年老爸老妈要给付首付,让他自己还贷,一算要贷款近200万,月供近1万,吓得连连摆手,说自己还没玩儿够,人怎么能被房拴着,不着急买房。
如今33岁,着急把买房提上日程了。可看来看去,同样的首付月供,也只能买到当年一半面积。“其实当年咬咬牙也是供得起的啊。”他不断说。
有当年买小了想换房的。当年不敢贷款,6个钱包掏空了付了一半首付,公积金贷了不到100万。夫妻俩人事业都在上升期,如今俩人月收入加起来税后近3万,而月供只有不到4千。
如今刚生了孩子住不下,恨死自己当年为什么那么保守。然而换房也不容易,如今是认房又认贷的政策,换房就算二套,首付也凑不够的。有宝宝,装修也是麻烦事。
这种心痛我太理解。不要问我为什么理解。当年买了迷你户型,换房时失去首贷资格的我哭晕在厕所……
我发现,我们其实都很难理性地用发展的眼光看问题,人人都容易被当下的境况锚定。
有的人刚毕业买房,明明工作很确定的处在上升期,却不敢多借一点点钱;有的人是事业巅峰换房,拼尽极限付月供,完全不考虑有一天自己会走下坡路,一朝失业,只能卖房还贷。
不过,我身边还是有一些能比较准确地估计自己的成长、自己未来能力的人,他们凭什么?
02
1. 很强的目标感
很多时候,我们的犹豫不决、徘徊不前,都来自于我们的目标不够明确。
我们刚毕业初到一座远离家乡的城市,目标不明确也很正常。不是每个人都能说我来了就是坚定地要留下来。
但是,这不能是常态。我们得一步步去细化清晰自己的目标,事业的、生活的,一旦找到了,就要全力以赴发力。
很多人并没有认真评估自己在眼前的城市留下来的可能性,评估自己的底层心理需求是追求安稳想要买房定居还是真能如高晓松般诗和远方。
一句“年轻人,怎么能被房拴着”其实是懒于思考、不想细化目标的缓兵之计。
可现实终究会一步步逼近,强迫我们仓惶做决定。与其被现实杀得措手不及,不如早早叫醒我们懒惰的、想逃避的大脑,做好战略,明确目标,好好打一仗。
我们之前购房的时候,就曾在看房过程中遇到一对年轻夫妇。跟我们聊起刚毕业首付不够,把能借的亲朋好友都借遍了,一定要赶紧上车。
我现在记得不具体的数字了,只记得他们的决定让保守的我吓了一跳。男生侃侃而谈,和我们聊他和妻子对工作的自信、他们的开源计划,聊M2增速,聊他们的还款计划,聊他们在想在这座城市扎根的规划。
那一刻,他真的让我看到了有目标、有行动力的人身上的光芒。
很多时候,我们的拖延、迷茫都源于目标不清晰。
好好规划自己的人生,细化目标,行动起来,才会离梦想中的自己更近一步。
2. 找到正确的引路人
我们都知道养猫遇到了难处,要找养过猫的人问;健身遇到了瓶颈,那就请个私教。
而当我们遇到找工作、买房、跳槽、是否留在一线这些“大问题”,却少不了听很多亲朋好友的建议。大约是细分的专业问题,非专业人士根本说不上话。而这些身边的事情,每个人耳濡目染,总能发表发表观点。
这些亲朋好友,可能自己一辈子只是在老家的同一家国企上班,可能自己都没来过几次一线城市,可能当年还是享受的分房根本没买过商品房。
他们看问题的角度,必然跟你相去甚远。所以这些建议,对你搞清自己的定位,做出正确决策,基本没有价值,只会扰乱你的心智。
身边就有人买房,本来钱刚刚够能买一线市区60平,老家亲戚一出马,这年代还有60平的房?怎么够住?竟然还那么破?
结果锁定远郊90平。这下够在家跳舞了,每天通勤单程2小时,往返4小时。
正确的引路人,不一定是多牛逼的高手,但一定是自己吃过猪肉的、或者能站在更高的视角知道你想要吃的猪肉味道的人。
你想买房,先跟同一座城市跟你预算差不多买了房的人聊聊,他们的经验以及他们踩过的坑;你毕业拿了两个offer不知道选择国企还是私企,想办法找同行业国企、私企的师兄师姐们聊聊他们的工作体验,甚至最好找在国企、私企都工作过的人咨询。
校友资源是巨大的宝藏。再不行,还有知乎垂直行业大V的live,还有在行的约见。这个时代,只要你想,一定能吸收到真正有用的经验。
3. 关注那些你认为“不重要的事”
现代人,多是时间的穷人。
《稀缺》中讲,资源匮乏便会带来管窥效应。
金钱贫穷的人,会过渡聚焦在花钱解决吃饭等眼下的生存问题,而忽视了教育、保险等长期能助我们脱离贫穷、规避不可承受风险的投入。
时间贫穷的人,会投入全部精力到眼下紧急的事物中,而许许多多重要不紧急的事,被我们一拖再拖,最终影响人生大目标。
管窥效应让人们获得“专注红利”,却降低了人的判断力,视野狭窄终会让我们付出巨大代价。
我身边有同学在2015年的时候想买房,后来没买,错过了暴涨前的最佳时机。并且当时她是意识到房价开始启动上涨了的。而最终没买成的原因竟然是,工作太忙,没时间看房。
她的工作是建筑师。我自己学建筑,也做过几年建筑师。建筑师赶起图来,那真是眼睛里只有CAD。
我们现在跳出局外来看肯定觉得这时间的分配很不划算。少加几天班看个房的时间,一定能挤出来的。而错过了时机,房价翻倍,5年工资就搭进去了。
但真轮到我们每个人自己,一旦面临稀缺,陷入管窥效应,什么事都干得出来。
说一件让我现在想起来还后怕的小事。
我之前就职的公司,迟到了要罚款。有天早晨起来后,我突然肚子痛,耽误了时间。出门后,我满脑子想着不能迟到不能迟到,全身心集中在以最快的速度奔向地铁站的目标上,然后,横穿小区院子的时候,竟然没有花时间左右看。旋即,一辆送快递的三轮摩托,急刹在距离我估计也就10cm的地方。司机大骂起来。
我吓得魂飞魄散。要是当时司机也陷入管窥效应,要奔去个什么地方没看路,或者哪怕司机反应慢一点,估计我那天上午就要进医院了。
在我们做学生的十几年里,专注在学习考试这一件事上就够了。而当我们走向社会后,生活一定是立体而综合的。
增加自己的判断力,找准目标有行动力,才能让我们的人生事半功倍。
作者:啡小沫(ID:feixiaomo6)
还没有评论,来说两句吧...