今天和大家聊点成人的话题:钱。
18岁以前,生活是围绕着分数展开的。
可一旦迈过了18岁这个坎,生活的主心轴就会由分数变成了钱。
成年那天,我爸把我叫到了客厅,很凝重地和我商量大学生活费的事。
“800够吗?”
“正常大学生的生活费好像不止800。”
“那就1200吧。”
确定了每个月的生活费是1200后,我有些恍惚,拿到更多钱的快乐不复存在,余留下来的是沉甸甸,说不清道不明的压力。
在我以往的印象里,金钱给我的感觉是和快乐联系在一起的,是很轻盈的。
我是从什么时候开始变得俗气的?
我试着去回忆,在人生不同阶段,我看待钱的一些改变。
以前生活费还很少也能快乐,
为什么钱渐渐多了,
快乐却渐渐少......
我还记得,那时候对钱完全没有概念。
从妈妈手里拿到10块钱,转头就交给了小卖部的老板。
辣条5毛钱一包,几乎每天放学都会买。
碎碎冰也是5毛,从冰柜里挑出一根冻得最硬的,掰成两半,分一半给朋友。两个人一边嬉戏打闹着,一边往家的方向走。
有的时候,吃完忘了擦嘴,被妈妈发现会挨一顿骂。
“家里好好的饭不吃,偏要花钱去外边买不干不净的零食!”
那时候家里没什么钱,生活费给的不多,但快乐却很简单。
5毛钱的辣条,能盼一个下午;分给他半根碎碎冰就是最好的友谊。
回想起来才发现,年纪小的时候,真的不会考虑太多。
钱唯一的意义,就是换取快乐。
十四岁上初三,我也是从那时开始长个子的。
短短的一年时间,就从147cm长到了163cm。
那个时期,胃口惊人得大。
刚吃过午饭,上完一节体育课,肚子又饿得“咕咕”叫了。
所以那时候的钱,基本都花在了买吃的东西上。
我顶喜欢饭堂里的大馒头,一块一个,有脸蛋大小,是充饥的首选。
班上的几个男生也被我带着,下午上完第二节课,就往饭堂跑买馒头。
到了十四岁,耳濡目染也懵懵懂懂地知道了钱的重要性。
但比起捧在手里热乎乎的馒头,比起肚子充实的感觉,那一张张钞票也算不上什么。
那段日子的每一个早上,我都是饿着肚子度过的。
不是爸妈没给生活费,而是想把这些钱省下来,去买一件礼物在她生日的时候送给她。
攒了大概一个多月,有200多块钱。挑了一个周末,约上信得过的女同学,一起去挑选礼物。
记不清当时是怎么把比人还高的毛绒玩偶抱回家,又怎么瞒过父母,将它带到学校去。
我只记得在她生日那天,抱着玩偶的我像个傻子一样被晾在一旁。
200多块的毛绒玩偶喂了垃圾桶,饿了30多天的我颓废得像个垃圾。
一个人的独角戏,从还未开始到落幕散场,我整整花了一周才走出来。
然后赌气似的连着3天,一个人吃掉两份早餐,恶狠狠地要把错过的早餐补回来。
这是记忆以来,花钱买难受的时刻。
我高考的成绩还算理想。
父亲一高兴,给了我3000。
30张崭新的百元钞票拿在手上,会产生一种幸福感。
关于如何花掉这些钱,我列了一张清单:旅行、换手机、买一双NIKE......
计划了这么多,到头来却只完成了第一项。
我买了一张飞西安的机票,独自踏上旅途。
在西安待了7天,逛了大雁塔、小雁塔,看了兵马俑,来来回回走了多趟回民街,泡馍、肉夹馍吃到腻。
然后钱包被偷了。
里头的500多元和身份证都没了,数了数剩下的钱,发现买不起回家机票。
到了这个时候,处在一个陌生的环境,你才会发现钱到底有多重要。
当时,我急得流眼泪,可又不甘心打电话求救,被他们看不起。
只能硬着脖子,买了一张硬座的火车票。
三十多个小时的火车,板直腰板,每每回想,我都会敬佩那时的自己。
二十岁是我的一个转折点。
那时,我爸每个月给我的生活费是1200。
但1200对于欲望开始膨胀的我来说,有点不够用。
于是,我就想方设法赚钱,路子是我喜欢的写作。
当时公众号正火,很多号都在收稿件,而且稿费不低。
我心想,凭自己的实力应该也能被选上。
可上稿真的没想象中简单,往往要付出很多心血打磨一篇稿子,才能得到编辑的认可。
我是属于那种越挫越勇的类型,不信自己写不出好文章这个邪,下了猛劲,整个人扎进去研究写作。
第一次收到稿费很欣慰,但却少了开心的感觉。
随着写作技巧越来越熟练,上稿越来越容易,对收到稿费的热情也越来越低。
我不知道是怎么了?
直到有一天,跟室友提起我的稿费收入追平了家里给的生活费。
他们纷纷投来羡慕的眼光,怪我这么开心的事情怎么不早点说。
对哦,为什么不早点说?
前段时间到医院检查身体,查出了腰椎轻微劳损。
被医生告知不能长时间对着电脑不动。
在收到诊断结果时,我心里震了一下。
第一个想到的是爸妈,他们的腰肯定也不好。过年回家,父亲还让我帮他贴膏药。
我用了一天的时间,筛选出世面上比较好的保险,付了四位数的保金,为爸妈填上了保单。
在签完名字的那一刻,一种如释重负的感觉涌上了心头。
关于钱的迷茫终于在那一刻解开,眼前豁然一片开朗。
到了我这个年纪,花钱能买到的快乐越来越少了,但这个并不意味着钱没有意义。
钱意味着我有更多的自由去选择自己喜欢的工作,意味着我能给爱人多一点保障,意味能为亲人多一些承受风险的机会。
写在最后:
好像在我的每个阶段,对钱的态度都很不一样。
由简单到复杂,由天真到务实。
这种变化不能说是变“俗”了,而是一步步成熟了。
我想起了经济学上关于边际效应的理论。
用大白话说就是,随着我能赚到的钱越来越多,能轻易用钱满足的欲望,已经不能给我更多的快乐了。
仔细想想,其实这并没有什么不好的。
我是从简单的一包辣条便可以满足,成长为不只盯着眼前的快乐,而是考虑到未来的小伙子。
从只顾着自己,稍微有那么一点自私的小孩,长大成了一个承担责任,能为身边的人考虑的成年人。
说到底钱这种东西,你不能完全把它定性成换取快乐的东西。
「大学生多少生活费才算正常」这个问题,也没有一个准确的答案。
在不同阶段,需要钱的标准是不同的,它所带来的意义也不相同。
而我们所要做的是,不管钱多钱少,都找到它积极的一面,去配合我们的生活。
作者:野生观
推荐阅读:
还没有评论,来说两句吧...