1.首先是,思维狭隘。
它指我们在进行抉择的时候,容易让自己陷入固定的思维模式里,只看到了事情的某一方面,而忽视了事情的其他可能性。
打个比方,有家公司的老板想挖你跳槽,但是他提供的岗位和薪酬,都没有你现在的职位高。老板告诉你,以你的发展潜力很大,公司以后会给你提供更高的职位。
有些人基于自己思维的局限性,会被对方的承诺和对未来的遐想吸引,接受这份工作,认为自己会有更大的发展。而那些自我意识比较高的人,就能考虑全面,跳脱出眼前的局限, 才能看清全局。
2.其次是,证实倾向。
就是我们往往出于习惯,对某种状况快速做出判断,然后寻找支持我们判断的信息。
有的人看到同事指出自己的错误,就觉得同事故意针对自己,为此,还找出了不少“证据”,哪怕对方有可能只是以事论事。
证实倾向看似非常严谨合理,毕竟,我们是通过搜集资料和数据来推理的。正因为它会让我们偏向搜集有利于自己看法的信息,至于那些跟观点和判断不吻合的证据,都会被潜意识无视,从而导致我们做出错误的分析。
3.然后是,短期情绪。
它指的是,我们在面临艰难抉择时,自身的情绪也会掺杂其中。脑海里被矛盾的想法左右,无法用清晰的视角去看待问题。
我们平常去逛街,明明不需要买什么东西的,经不住导购员热情的推销,一顿吹捧后,情绪上头了,造成冲动消费,买下一些不怎么用的东西。或者在各种购物节上,商家常常利用“错过今天再等一年”的话语来贩卖焦虑,让我们囤积一大堆东西。
在短期情绪的影响下,我们容易做出非理性的判断和选择,导致结果与预期大不相同。
4.最后是,过度自信。
它是指,以自己的意愿代替实际客观事物发展的规律,对于事情的走向、未来的发展,自以为非常了解,可事实却并非如此。
在《任正非传》一书中,有这么一个故事:有一个北大的高材生,刚刚进入华为,便写了一封万言书,对公司的战略问题、存在的缺点提出了自己的意见。本以为自己的见解能够打动领导,但得到的批复是:“此人如果有精神病,建议送医院治疗,如果没病,建议辞退。”
任正非后来说:“他连公司的产品,市场都还没了解清楚,就大谈战略,公司这些年的风风雨雨他经历过吗?”
自信本来是一种很好的内驱力,然而,凡事皆有度,脱离实际的过度自信,就变成了盲目自大了。
思维陷阱源自于我们的思维惯性,只要我们能够及时意识到并做出纠正,就能摆脱对特定方式方法的依赖。
文/腊梅
还没有评论,来说两句吧...