我们知道很多智者都嗜书如命,觉得读书肯定是好的,所以当我们开始厌恶现状,期望变得更好时,第一件想做的事通常是读书。但是读书这件事虽好,但陷阱可不少,有哪些陷阱呢?比如以下两种。
一、跟风买书,买了不看。向别人索要书单,按书单疯狂买书,等翻开书阅读的时候,却发现读书真的太费脑子,没过几天就放弃了;
二、重量不重质,读了白读。坚持阅读,而且也读得又多又快,一年能读上百本书,但读了很多书却没有任何实质改变,甚至脑子还更乱了。
这些显然不是阅读的正确姿势,对成长毫无益处。那么,如何避开这些陷阱,真正爱上阅读呢?
我们要先明白阅读对于成长来说意味着什么?
要想快速成为一个行业的高手,最好的方法就是和行业专家交流,直接向他们请教,但是我们普通人很少有这样的机会和资源,幸好,我们还有可以随时随地和专家、高手交流谈话的机会,这种机会还不贵,那就是读书。
读书,持续地读书,持续地读好书,相当于和古今中外的顶级思想家跨时空交流,从这个角度来说,阅读是用最低廉的成本获取最高级的成长策略。
既然如此,我们当然不能不读书,更不能假读书,那该怎样阅读才对成长有益呢?
首先,学会选书。选什么书呢?选可以解决自己当前最迫切、最需要解决的问题的、阅读难度适中的、经过时间检验的书。
举个例子,当我们已为人父母后,随着孩子的成长,会发现和孩子的沟通越来越难。我们就可以选择经典的育儿类书籍,比如《孩子,把你的手给我》《孩子:挑战》等,这些书不仅科学严谨,通俗易懂,还极具实操价值。
这样,我们不仅能在阅读的过程中学习到科学的育儿理念,还能体会到解惑以及学以致用的快感。
其次,以改变为目的读书。改变是最好的阅读效果检测器,零散读书上百本,再读如未读,无异于浪费时间,可见阅读也需要目标。
比如,我们以改变亲子沟通模式为目标去看书,看完以后大多数内容都忘记了,但对“镜像原理”这个概念印象深刻。
那么,我们在日常生活过程中发现孩子情绪不佳时,我们就可以运用这个原理,体会孩子的情绪,并像镜子一样把孩子的情绪如实反映出来,让孩子明白自己的情绪,引导他们应对情绪。如此一来,我们的亲子沟通模式就会有所改变。
最后,留意阅读时产生的知识关联,并借助写作加深阅读效果。如果一个知识让你想起了其他的知识,要留意并记下来,把这些有关联性的知识用自己的语言重新阐释,教授给别人的时候,你的知识体系就慢慢形成了。
比如,我们在亲子沟通中运用的“镜像原理”,其实并不仅仅适用于育儿领域,同样适用成人间的人际交往,它跟换位思考、同理心的内涵颇为相似。这样我们就可以举一反三,创造出自己的一套人际交往规则。
文/腊梅
还没有评论,来说两句吧...