如何培养共情力?虽然很多人知道共情就是“换位思考,感同身受”,但未必能真正理解这几个字背后的奥妙。因此,想培养好共情力,也是需要技巧的。做好这两点,就可以帮助你成为一个共情高手。
第一,我们要做到共情式倾听。
或许有时候你会遇到这样的情况,别人遇到不开心的事,你去安慰别人,可非但没有被感谢,反而被指责说:“针不扎到你的身上,你怎么会知道疼?”这说明别人并不认可你的安慰,换句话说就是你没有真正地做到共情式倾听。
那如何做才是正确的呢?首先,我们要避免先入为主去评价他人。知乎上有个妈妈曾谈到,孩子拿了两个苹果,一大一小,妈妈希望孩子送给自己大的,没想到孩子直接在大苹果上咬了一口。
妈妈很失望,她很想批评孩子自私,但是忍住了,只看到孩子紧接着又咬了一口小的,然后才把大的递给了妈妈。
原来孩子是想把最甜的送给妈妈,所以先去尝了一口。这位母亲很庆幸没有从自我的角度去指责孩子自私,等待的几分钟,却保护了孩子的善良和友爱。
其次,在倾听的时候,你还要集中注意力,观察手势、表情等其他的信息。因为手势、表情可以补充语言没有表露出来的信息。妈妈看到孩子咬了苹果后,没有急于下评判,其实也是观察到了孩子咬苹果时的表情,不是得意,而是眉毛耸着,似乎是在做实验,观察孩子的过程,妈妈做到了共情,知道孩子是在尝味道后再做选择。
最后,我们还需要一些邀请式话术。我们常常希望通过谈话充分的了解别人,但有的时候会偏离方向,所以在谈话中,你可以说一些“如果我理解错了,你要纠正我”“你的意思是,你刚刚想表达的是”这些话可以促成倾听的完整性和深刻性。
倾听不仅是一种态度,也是一种能力。恐惧、愤怒、悲痛等情绪,往往会遮蔽我们的内心和灵魂。而共情式倾听则会深入其中,发现情绪之下的东西。共情始于理解,但却不止于理解,还需要付出行动,需要我们把心中的理解,以积极的方式表达出来。
第二,我们要学会共情式表达。
心理学家说,要表达共情,既要能准确地理解别人的情绪,还要尊重每个人和每个情境的独特性,并给出相应的回应。表达共情就是把个人的想法和感受,转化为能直击别人内心和灵魂的言语。这其实需要自我觉察,细心反思和大量的实践。
怎么做呢?我们可以使用开放式问题,来获得更多信息。举个例子,你打算邀请同事聚餐,你可以问:“你想吃什么?”这就是开放式问题。
这时候同事可能会给出更多选择,比如说日料、火锅等等。开放式的问题表明你愿意交出控制权,想从别人那里了解到更多事实信息并进行沟通。
还有,表达共情需要设定边界。设定边界是一种能让共情发挥作用,让注意力一直关注当下话题的方法。作者讲过一个故事,有个遭遇婚姻困扰的中年人来倾诉出轨,然而作者却没有回答中年人的问题,而是引导他把注意力聚焦自己身上,想解决什么问题。
我们要知道,真正的信任来自当下时刻共情的互动,而不是说出自己关于某个话题的想法,这样只会增加求助人的焦虑。
你看,高情商的人,并不是圆滑世故的人,而是真正能理解别人,给出温暖回应,让别人获得舒适感。
这才是一个人最高级的修养。通过共情,我们与他人建立起更深厚、真诚的关系,也赋予了内在的能量,是我们一生都要修炼的必修课。
文/腊梅
还没有评论,来说两句吧...