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茶花女》读后感1000字:
①《茶花女》的主体故事是以主人公阿尔芒向“我”讲故事的形式呈现出来的,而在《茶花女》的开头和结尾仍有我和阿尔芒的互动交流——和莫泊桑的《我的叔叔于勒》类似的一种插叙方法,这种手法在文学领域应该有专门的名词吧。这种叙述手法,既可以让读者有强烈的代入感,将自己代入为书中的“我”,当得知玛格丽特去世后,作为一个素未谋面,但久闻其名的人,带着好奇心前往葬礼想得知这个风云人物的更多事迹,而意外结实了她曾经的情妇阿尔芒,并见识了他一系列奇怪举动后,自然更加引发了好奇。就像书中的“我”一样,当我刚刚翻开这本书,得知有位名叫玛格丽特的妓女去世后,我的内心也没有多少波澜,但当我读罢本书后,我的心情也像书中小仲马的自白一样:
假如我所读到的东西句句是真的话,那么我就会理解您内心中所忍受的是怎样一种令人肝肠寸断的痛苦了
②【文学比较】茶花女塑造了一个经典的妓女形象,并且可以说本书是为数不多的,以妓女为主人公的小说作品,而和茨威格的《一个陌生女人的来信》或者老舍的《月牙儿》不同,本书没有着重描写玛格丽特成为妓女的缘由,而是将此作为既成事实和起点,去书写她接下来的短暂一生。我想说,在法国作家笔下,这样善良,无私,追求爱情的女人实在是太少见了。她更像是中国的“杜十娘”。
③相比之下,男主人公阿尔芒则是一个十足的渣男。他对玛格丽特的爱毋庸置疑,但他的自私、嫉妒和对对方的不信任凌驾于爱情之上,致使他多次毫不留情的。并非从身体上,而是从心理上伤害了玛格丽特,最终酿成了这出爱情悲剧。有人说,最终拆散他俩的是阿尔芒的父亲,作者意在以此表现当时法国的拜金主义和等级制度,但我却不以为然,因为早在他父亲出现之前,阿尔芒已经在精神上把他的爱人鞭挞得遍体鳞伤。《茶花女》书中评价他“心理有病”,我想说,这种一会儿爱的死心塌地,一会儿恨得死去活来,翻手为云覆手为雨的状态,确实很像“边缘型人格障碍”
④通过查阅资料我发现,小仲马是父亲大仲马与一位女裁缝的私生子,很小的时候就和母亲一起被当时声名鹊起的父亲无情抛弃,七岁时又被父亲从母亲身边夺走……痛苦的家庭经历以及学校和社会的歧视使小仲马的成长经历痛苦不堪,而在他18岁那一年,与巴黎名妓玛丽·杜普莱西一见钟情。玛丽出身贫苦,流落巴黎,被逼为娼。她珍重小仲马的真挚爱情,但为了维持生计,仍得同上流社会的情夫们保持关系。小仲马一气之下就写了绝交信去出国旅行。
5年后小仲马回归法国,得知玛丽已经不在人世,他悲痛万分,将这一经历写成了本书《茶花女》并一举成名,这一年,小仲马不过才24岁。如果说本书优美动人的文字是小仲马的天才所赐,那这般百转千回的故事情节,就是那个被他伤害的玛丽赠予他的宝贵遗产。
所谓一将功成万骨枯,看来要想成就一个作家,也一定要有人有所牺牲。
还没有评论,来说两句吧...