莎伦·贝格利《对抗焦虑,接纳自己》读后感:
17世纪英国著名诗人约翰·弥尔顿在创作《失乐园》时,为自己设定的一项目标是向人类“证明上帝的权威”。
一、买买买只是我们对抗焦虑的方式
1.什么是“强迫行为”?
这种让我们无法抗拒的、令人费解的、被迫去做的行为,被称为“强迫行为”。
2.强迫行为的两大特点
一是强迫行为是焦虑导致的行为,二是强迫行为不会给人带来愉悦感。
我们之所以强迫性地去做一些事情,其实是受焦虑的驱使,是为了对抗焦虑。强迫行为是一种生理上的自我镇定和发泄,表面上看似疯癫,实际上是一种自我解脱。
3.强迫行为,是对抗焦虑的本能行为
当焦虑过于猛烈、难以承受时,人类会不惜一切代价去努力缓解它。这时,我们会在大脑里形成一个成本效益分析,若付出一点儿无足轻重的“代价”,就可以大幅缓解焦虑,那这个付出就很值得。强迫行为,是对抗焦虑的本能反应。反复清洗和检查等强迫行为,是针对焦虑而采取的一种解决办法。
二、打游戏是为了对抗焦虑吗?
1.为何人们这么容易痴迷游戏?
因为游戏设计师知道如何利用人类普遍的大脑功能。
首先是心流体验,让我们对电子游戏欲罢不能。
游戏设计师还懂得利用多巴胺。人们获得奖励,感到兴奋和有趣的感觉是由大脑奖励回路生成的,其神经元依赖多巴胺进行运作。
2.他们用囤积行为对抗焦虑
只有囤积才可以将其抑制下来。囤积行为也很少会带来愉悦感和自豪感。他们实际上是用囤积行为对抗焦虑。
3.强迫性获取,用过度获取对抗焦虑
其实我们每个人身上都可能有囤积行为的痕迹。囤积行为一旦养成,就很难再改变。
无论是沉迷于电子游戏、沉迷网络,还是强迫性获取、囤积、购买,这些强迫行为,都是对焦虑的反应。
三、疯狂工作也是为了工作吗?
1.焦虑的利他主义者
慷慨的、无私的、利他行为被人赞赏,却很少有人研究其背后的原因。2014年的一项研究中,心理学家发现,利他行为的生物学原理在于大脑对他人痛苦经历的高度敏感。“我能感同身受”是典型利他主义者的口头禅。因为他们确实能感受到别人的恐惧和痛苦,就像自己亲身经历了一样。
向陌生人捐献肾脏,答应只用了几分钟。这种非常伟大的无私行为、利他行为,在于大脑对他人痛苦经历的高度敏感。这种类似于焦虑的痛苦,只能通过实施一种特殊的行为才能进行缓解。强迫性有所作为、利他,不过是焦虑驱使的行为。
2..强迫性创作
有一部分人的创造动力,源于他们因精通某种技能或有所成就而获得的愉悦感。无能和愚蠢会让他们感到不安。无论哪种性格导致的不安感觉,都可能有助于激发人们在任何领域的创造力。创造力除了要求一个人拥有某种特定的技能之外,还要有“内在任务动机”,也就是我们所说的焦虑驱动下的强迫动机。
在创作的强迫行为方面,文字工作者丝毫不逊色于视觉艺术创作者。19世纪欧洲最伟大的也是最多产的4位小说家:查尔斯·狄更斯、巴尔扎克、安东尼·特罗洛普和爱米尔·左拉,他们强迫性的工作习惯已经达到了偏执狂的程度。除了吃饭和睡觉,任何事情都不能让他们中断写作。
3.无力抵抗的写作欲望
无论是让我们无比推崇的奉献精神、利他主义,还是让我们羡慕的停不下来的创作,这些强迫性行为背后的原因,都是焦虑所致,是对焦虑的反应。
四、用强迫对抗焦虑,是大脑馈赠的礼物
1.强迫行为的大脑回路
强迫症患者的大脑中,眶额皮层、相邻的前扣带皮层,以及位于大脑内侧与耳朵连接处的纹状体三个区域的活动水平,普遍较高。
大脑中的眶额皮层发挥着错误检测器的作用,通过对实际事件与预期事件进行比较,给人以提示。如大脑期待已久的奖励没有实现时,它就会发出信号。眶额皮层的过度活跃,就意味着过度敏感的错误监测。
2.应对强迫症,让焦虑自我消退的方法
暴露与反应预防治疗法,以患者的心理为基础对其进行治疗。让患者逐渐暴露于引发其焦虑的情境或事物中,并期待患者摒弃实施相关的强迫行为。
正念认知疗法也是一种常见的治疗方法。正念就是让患者走出自己的精神世界,冷静地审视自己大脑中的想法,不加任何判断,不加任何评判。认知疗法是让患者评判自己的想法。正念治疗法充分利用了强迫观念的自我矛盾性。
3.消除焦虑,接纳自己,重新获得对生活的控制感
强迫行为能够帮助我们缓解大大小小的焦虑,这正是大脑赠予我们人类最好的一个礼物。强迫行为不是怪癖,不是精神疾病,它是人们对焦虑的反应。
人无完人,生活也不尽如意,接纳生活的不完美,接纳真实的自己,让焦虑消失,重新获得对生活的掌控。
文/Fenny
还没有评论,来说两句吧...