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一步:读懂食品标签。
如今,预包装食品给人们的生活带来了便利,也给味蕾带来美好的体验。在享受它们的同时,我们也要学会识别它们含有多少糖。
作者指出我们可以运用食品配料表和营养成分表来识别。
对于配料表,关键看里面有没有加入糖和快消化淀粉,比如白砂糖、果糖、葡萄糖、淀粉、炼乳、浓缩果汁等,因为这些糖每天的总摄入量如果超过20克,便会影响我们的血糖平衡,给身体带来危害。如果用常见的椭圆形金属勺来量,20克大约是2勺。
因此,我们在选取食物时,要格外注意糖的含量。
听到这里,你是不是会惊讶,原来“不添加蔗糖”并不等于没有糖,饮料中浓缩果汁同样也算糖。
对于固体的预包装食物,比如泡面、果冻,添加的膳食纤维不超过10%,可暂不考虑;剩下的碳水化合物的含量便是我们需要尽量减少摄入量的“淀粉和游离糖”。
为什么这么说呢?因为碳水化合物在食物中主要有三种形态:膳食纤维、淀粉以及游离糖。
关于膳食纤维,由于添加量少而且对人体有益,我们无需担心吃过多而关注它的数值。
而淀粉类食物如大米、土豆;富含游离糖的食品如冰淇淋、甜点等,如果吃多了,会导致血糖升高,给身体带来负担,因此我们要重点关注配料表里的数值。
对于预包装食品,通过阅读食品标签,即使我们不清楚具体有多少游离糖,也能通过总碳水化合物含量,扣除可忽略不计的膳食纤维,大致推算出游离糖的含量。
所以我们在买食品时,尽量不买可乐、果茶、巧克力等高糖食品。
第二步:学会规划自己的低糖餐盘。
了解通过预包装食品吃下了多少糖后,我们需要学会运用低糖饮食法则来规划自己的餐盘。
在生活中,我们很少会吃单一食物,不会吃一碗什么都不加的面条,或仅喝一杯纯豆浆。通常是米饭配着不少汤羹、鱼、肉、蔬菜,或者牛奶配上蛋糕、面包一起吃。在此种情况下,我们需要用血糖负荷这一指标,来判断自己是否摄入了过量的糖。
血糖负荷越小,代表的是在一段时间内对血糖升高的影响越小,且其中的可消化碳水化合物的总量也不会很高,总的来说是一种对血糖较为“友好”的食物。
接着,我们来规划下一日三餐。
作者建议,我们可以将自己的餐盘分成三大区域,其中的一半区域分给蔬菜,但不包括诸如土豆、芋头等含糖多或含淀粉多的淀粉型蔬菜,剩下的一半区域,平分给主食和以蛋白质为主的食物。
以蛋白质为主的食物包括绝大多数动物肉类、蛋类和植物中的大豆,但不包括乳制品。
这样,我们便能获得既营养又相对低糖的饮食。
第三步:亲自下厨,或者选择营养相对均衡的餐食。
预包装食品、外卖的含糖量我们难以主宰,但自己动手烹饪可以。想要获得更健康的饮食,那就回家和家人一同享受食物的真实味道,不加糖也会很“甜蜜”。
当然,很多时候,我们可能并没有时间和精力动手烹饪,为了节约时间,常常选择外卖或者外出就餐。
但外卖、外食存在一个重大问题是食材营养不均衡,以及过度使用糖、味精等调味料。表现之一就是主食很多,菜肴很少,且酱汁和汤羹很浓。
以餐馆的一盘西红柿牛肉盖烧饭为例,几乎90%的重量是米饭,5%是牛肉,仅有5%是我们该吃最多的蔬菜,这使得我们餐盘里含有的碳水化合物非常之多。
因此,如果不得不选择外卖,最好的对策就是不选择已搭配好的主食型食物,而是尽量自己配菜。如果迫于无奈选择了一份搭配极不均衡的主食型食物,就再要一份蔬菜,然后减少吃主食的量。
摄入过量的糖会导致慢性病、加速衰老等,因此我们对糖要保持警惕,不仅要学会读懂食品标签,运用好低糖饮食法则规划自己的一日三餐,还要谨慎地对待自己吃下的每一口食物,学会在享受烹饪快乐的同时平衡饮食,这样我们才能持续保持健康。
文/腊梅
还没有评论,来说两句吧...