所有人都在追求幸福,但何为幸福?要知道,每个人对幸福的定义也是不同的。心理学家沙哈尔博士通过不断地摸索和研究发现,正是因为我们每个人都锲而不舍地在追求幸福,所以造就了人们对幸福的误解都是相同的。
在《幸福的方法》一书里,作者泰勒·本-沙哈尔博士为我们澄清了人们对于幸福的误解。首先,他在书中指出大多数人想象的幸福是无忧无虑,顺风顺水的状态。人们总是认为幸福只有在完成某个期望的目标之后,才能达到幸福的感觉。然而事实却是往往一个目标达成了,我们还有下个目标出现,就像旧的问题解决了还会出现新的问题。周而复始,人们始终在追赶着幸福的步伐。
其次,幸福并不是一种绝对没有痛苦的境界。我们常常以为付出了痛苦的努力,得到的幸福就一定是快乐的、满足的这些正面情绪。如果我们用这样的标准去定义幸福,那么我们追寻幸福的道路一定是难以登天的。
沙哈尔博士在书中说,我们每个人的生命中都有无法回避的痛苦,幸福是允许这些痛苦自然的发生及转变,真实地去体验这些负面情绪,让我们能学会更加积极地去面对痛苦和不良情绪的发生,从而让自己变得更幸福。
那么幸福究竟是什么?作者在书中根据人们对眼前及未来利益的不同态度,将人生模式分成享乐主义型、忙碌奔波型、虚无主义型以及感悟幸福型这四种类型。
先看享乐主义型的人信奉及时行乐,只要当下是快乐的就足够了,他们只注重眼前的利益而忽视掉未来的利益。
再来看忙碌奔波型的人刚好与前者相反,他们只追求未来的利益和快乐,而甘愿放弃眼前的利益和享乐去承受当下的痛苦。
然后是虚无主义的人则容易被过去的阴影所笼罩,是主动放弃过去和未来的人。
最后是感悟幸福型的人,他们不但能感受当下所做的事情,也可以通过目前的行为拥有更加满意的未来。
沙哈尔博士通过这四种人生模式得出:真正的幸福是快乐与意义的相结合。当下的利益是快乐,代表现在的美好时光;未来的利益是意义,代表着目标达成。幸福的人总是能在人生的每个时刻,去享受生活里带来的点点滴滴。我们要想感觉到幸福,就必须体验积极的情绪和情感,努力提升幸福的能力。
文/腊梅
还没有评论,来说两句吧...