有阵子没写网贷了,回看过去这一年,P2P真是时时处在风头浪尖。
备案,暴雷,声势阵阵若擂鼓,时刻提溜着一众投资人的心。
尤其175号披露以后,市场更是哀声一片,更有甚者开始担忧P2P是不是要完了。
然后1号文发布,明确指出合规检查要在3月底结束,接入监管系统下运营。
一.
先给你们吃颗定心丸,P2P是肯定不会死的。
国家还要用网贷来刺激实体发展呢,不过肯定也不会让它势头大到扰乱市场稳定就是了。
再看备案进展。
去年12月底,大部分地区已经完成行政核查了,下一步就是消化有问题的存量,突击检查和数据监控交叉核实,数据对接和信息披露是基本。
1号文也重点强调:不愿意进行实时数据接入、不进行全面信息披露或者不实披露的机构,只有一条路:清退。
至于很多人解读过度的“三降”,没想的那么难接受。
之前备案延期的原因之一就是有问题的存量太大。
毕竟市场好的时候,平台开价能卖到存量资金的3、4折左右。
就有一批利欲熏心的投机者,疯狂把存量做大然后抛售,钱拿了就走,不顾后续风险,牛板金和投之家就是例子。
所以通过三降来控制市场风险蔓延,不失为一个好招。
我去查了下数据,18年下半年开始,正常运营的平台就减少了43.3%,只剩下1019家还在正常运营:
没必要慌,19年正常运营的平台数量肯定还会减少,估计最后也就100来家能拿到牌照。
资产端要想合规,小额分散是最主要的要求,但这类标毕竟有限,行业天花板就放在这,撂几家就够到顶,哪能养活那么多平台?
国家也乐得看,数量少了方便管理,真出事了也不会引起连锁恐慌。
二.
去年7、8月打雷潮里走这一遭,雷到身边一批互金大佬,我虽没被水淹到,但经验涨了不少。
之前看平台,第一眼就看背景,诸如什么有风投的、上市公司、优质国企,一律加分。
枪打出头鸟在这不通用,重要的是背靠大树好乘凉,真出事了好歹有人给你兜底。
现在想来真是打脸。
就看风投。
春晓资本就是典型创奇,拿着在网贷平台募集的钱去投资网贷平台,结果挤兑潮一来,一次性雷了一串,坑倒一批人。
国资更别说了,有些平台拿着投资人的钱买国资背景。
上市公司也是,市场好的时候投资炒作概念,名字相似都能翻上个几倍市值。
心思完全没有放在业务合规上,就是打算薅一波跑路,不雷才怪。
就是苦了投资人。
三.
现在看平台,我首要看核心团队和业务资产。
一个踏实肯干的领导团队真是胜过千万安心药,这个没啥分辨技巧,实地去看,多交流观察,二姐每每也是实地考察过抽查过资产的平台才敢去投。
再看业务资产。
网贷平台资产端热势骤变,跟市场风向走,再加之各种条规约束,你们也都懂。
是以未来能长存的平台,必然是个伸缩自如的综合体。
之前热门的房贷、车贷现下问题都不少,57条文出来后,又给资产端上了道紧箍咒,平台能做的资产端越来越少了。
就现在看,平台主要资产是来自加盟代理的,主要资产过于集中、大额为主的,主要借款是各种公司大额整额的,资产业务流动性风险大的,最好都别投了。
而诸如消费分期、个人信贷、小微企业贷这类信用贷,还是可以投的。
也就是,资金端和资产端都能伸缩自如,有灵活流动性的平台,能持续盈利的平台,才靠谱。
四.
说实话,网贷现在最岌岌可危的不是平台危机,是信用危机。
当时行业内很多排名前排的平台暴雷,业务不好好干,只想着把钱挪作他用、自融,把投资人当作韭菜。
是以后来部分踏实工作的平台为了应对流动性风险,选择拆标等措施自救,锁定流动性换一条命时,又进一步引发了投资人的恐慌情绪。
情绪一渲染,其他不明真相的也跟着慌起来了。
但是慌真没用,还是要给市场一点信任。
未来P2P行业必然是去沙存金,高度集中。
但收益与风险相对,待行业存清以后,收益肯定会下降,以后再想找稳且益高的怕是难。
2019年我肯定是要调整资产配置比的,P2P里大概会放20%左右,预期收益希望能达到8%,也不求多了。
一直有朋友在后台问我,二姐还投P2P吗?推荐几个稳的吧。
我确实一直在投,但投资这事向来根据个人风险承受力定,没法照搬作业,我这人也认死理,安全为主,不想随便推荐。
要真想投的,首选头部平台,至于二三线还是别冒险了,等备案出来再说,虽说备案完成不意味着零风险,但好歹有监管先筛了一层。
胆子比较小的,暂时捂紧口袋观望就行。
赚钱虽重要,安稳守本才是大计。
作者:二小姐
推荐阅读:
还没有评论,来说两句吧...