迈克尔·桑德尔教授,在哈佛大学开设了一门名为“公正”的课程。这门课程,他已经讲授了三十多年。每一周,都有超过千人走进桑德尔教授的课堂进行学习;而桑德尔教授的这门课程,则被誉为“哈佛有史以来累计听课人数最多的课程”。桑德尔教授把课程内容进行汇编,于是便有了这本书,《公正》。
在书的一开篇,桑德尔教授用一个例子,引入了全书将要探讨的公正这一主题。在2004年夏天,飓风“查理”横扫佛罗里达。此次飓风不仅夺走了22条生命,导致巨额经济损失,更重要的是,还引发了一场关于价格欺诈的社会争论。
飓风发生时正值夏季,因为停电,人们不能使用冰箱,所以便只能购买冰袋来降温。可是,奥兰多的一家加油站,竟然将原价2美元的冰袋,卖到了10美元。虽然价格昂贵,可大家也只能购买这种高价冰袋。
还是在这次飓风灾害中,有一个77岁的老太太与年迈的丈夫,带着残疾女儿逃离了飓风的袭击,可他们的房子却毁掉了,因此,他们只能住进一家汽车旅馆里。平时,这样的旅馆住一晚只需要40美元,可在飓风灾害过后,这可怜的一家人竟然要支付160美元。
飙升的物价不仅激起了民众的愤怒,更激起人们对于社会不公的控诉。人们认为,在大灾面前,不良商人发国难财,这种行为有违社会的公平与正义。
经由这些案例,桑德尔带领我们进入社会公正这样一个深刻的议题之中。他认为,要想解决关于社会公正的问题,我们必须首先探索公正的含义是什么。
要探讨公正的含义,就离不开这样三种观念,即如何使福利最大化、如何尊重人们的自由,以及如何促进德性。每一种观念,都引向一种不同的思考公正问题的方式。
就以如何使福利最大化来说吧,一个公正的社会,通过鼓励人们努力工作以服务于他人,从而促进市场的繁荣,而市场的繁荣又会促进社会整体福利的提高。
再从自由这个层面举例来说,在一个相对公正的社会里,市场的发展尊重个人的自由,人们可以给自己的服务和商品自行定价。如果从德性的层面来说,那么公正的社会应当促进公民,在人品道德方面不断提升。
书中开篇所举的事例,恰好是一个公正社会的反面。佛罗里达遭遇飓风灾害之后,商家们纷纷哄抬物价,这显然不是公正的行为。虽然,商家涨价是市场中的自由行为,但灾难过后大幅涨价这种行为,就不属于自由交换,而接近于敲诈。因为这种行为违背了德性的原则,而且也剥夺了公众应该享有的福利。
在作者看来,一个公正的社会,应该是让福利、自由和德性得到最大限度的普及和提升,这三个层面是同时并举的。与此相反,一个不够公正的社会,必然是把福利圈定在某一个社会阶层,人们无法自由发展、自由生活,社会成员的德性也得不到持续的进步。
文/霖
还没有评论,来说两句吧...