找回密码
 立即注册

QQ登录

只需一步,快速开始

  • QQ空间
  • 回复
  • 收藏

同是重疾险,线上线下为何差别这么大?

极客者 2019-5-13 23:10 1851人围观 保险

01


自互联网保险兴起之后,很多自媒体开始做不同保险产品的测评。大家看到测评结果,通常发现:线下的产品,不仅贵,坑,保额还低!


逐渐的,大家会意识到:


同是保重疾,不同的保险产品,价格差别非常大。


花花昨天跟一个刚入职线下保险公司员工(不是做业务的。是做策划工作的),聊天。他说:你别上来就吐槽我们家,先入为主的做产品测评,不客观。


真心不是“先入为主”啊。


实际测评,产品互相有哪些差别来做对比最客观。咱实际测评对比,行不行。


我挑了三个产品,做对比(先不说名字,大家后文可以自己猜猜):


(点开大图更清晰)


大家可能已经看出来,保险B、C是线下产品。缘由是:通常线下产品,身故才是必选项。


线上产品,通常不强制两者绑定一起卖。


先不对比线上和线下,就同是线下产品,价格差异也很大的。


(保险产品设计越复杂,坑反而越多。因此两家线下的保险产品,我特意去掉了七七八八的附加险。就纯重疾来对比。)


没有对比,就没有伤害。


以总保费计,保险B,是保险A近3倍的价格,比保险C高出70%。


02


就表格上的主要对比项,三者有什么差别?


最主要的差别,就在:


1)身故保障上。保险A无,保险B、C有;


但实际上,保险B、C的身故保障是和重疾额度共享的。


也就是说:如果购买保险B、C,重疾已经赔付50万;身故赔付即变为0;如果身故做赔付,当然也就无所谓重疾赔付了。


相当于交了两分钱,只做了一份保障。


2)轻症。保险A有20种中症(25万/2次)、35种轻症(15万/1次),合计赔付3次;保险B,30种轻症、10万保额/3次;保险C,50种轻症,保额10万/6次。


这里面保险B在轻症保障是最弱的。


保额不高,轻症种类还最少。


B,价格贵这么多。除了表格的内容,还有什么没说到的保障没?


有的。


保险B:


1)70周岁之前发生条款规定的轻症,重疾保险金/身故保险金,各增加20%。最多增加3次。也就是每患一次轻症,增加20%的重疾及身故保额。


2)达到运动标准一,身故保额增加5%、重疾保额增加5%,轻症保额增加1%;达到运动标准二,身故保额增加10%,重疾保额10%,轻症保额增加2%。


也就是保险B的优势是:有机会增加重疾/身故的保额。


那么问题是:保险B,这增加保额的机会大吗?


运动标准一:是两年内,累计18个月每月至少25天不低于1万步;


运动标准二:是两年内,累计24个月至少25天不低于1万步;


1万步,是什么量呢。以花花在微信运动的记录推算:1万步,每天大概走7公里左右。如果有运动/散步习惯,还是不难的。关键的难点在:持之以恒。


这个还有人的主动参与性。


但第一个条件,就只能碰概率了。


必须得轻症,才能增加保额。那么问题是:得到保险产品B的轻症的概率是否大。


其实很遗憾:保险B的轻症保障,一直为人诟病。


轻症种类有那么多,但高发轻症保障却存在缺失。


我们来将三者轻症跟现实高发轻症对比一下:


(点开大图更清晰)


左侧三列,是国家规定高发、必保的25类重疾、及对应轻症和其关联轻微疾病。


右侧三列,是保险A、B、C三个产品,在高发轻症疾病里的保障情况。


在25种重大疾病对应的轻症里,保险A保了21种,其中5种作为中症保障;保险B,只保了18种;保险C只保了19种。


三者对比,最贵的保险B仍然最弱。


且其中保险B,发病率最高的轻症-轻微脑中风,只保了轻症中的关联轻微疾病;高发的“冠状动脉搭桥/介入手术”、不典型心肌梗塞无保障。


因此,这款产品说严重点,是在轻症保障上是存在缺陷的。


从这看,通过得轻症来获得重疾保额的增加,概率上也是大打折扣的。


真心不足以撑起其近3倍的保费价格。


即便是:同线下的保险产品C,说性价比上,也比保险B有优势。


03


那么为什么,线上线下保险公司的产品,差别有如此之大?


价格高,却反而市场占有率却高呢


因为线下销售的保险公司,代理业务员多?人力开支大?广告多?成本高?其实不是。


主要是:国内保险行业不透明,以往保险的市场,都是推销/营销出来。没有知识普及、产品对比。甚至有些买保险产品的客户,不知道所买产品的保障内容及条款,甚至对保险一无所知。


那么这种时候,通常是谁的牌子大,买谁的;谁的业务员多,卖得就多。


跟价格没太多关系。


甚至客户还会掉进:“贵有贵的道理”的陷阱里,白白多交钱。


另外,保险牌照金贵,国内保险公司非常少。我国银行类金融机构一共4000多家;保险公司,包括保险控股公司、财险公司、人寿保险公司,能做健康险产品保障的才141家。


在互联网保险兴起之前,大家知道的保险公司:可能不会超过10家。


因此,保险产品市场竞争是非常不充分的。


价格贵就非常正常了。


再有一点是:


国内线下保险公司产品设计、销售,全套都来自香港保险。早期卖的都是分红型、返还型主打的产品。


香港保险之所以卖分红型、返还型产品,原因是:香港免费医疗制度。


香港市民生病住院,每日只需要付100元/天,住院、化验、药物及手术费用都由医院免费提供,甚至包含住院的一日三餐。


商业保险确实只是作为一种收入补偿和寻求高端医疗治疗的一种方式。


确实是适合:


比较有条件的中产/富裕阶层追求的产品。


因为,出险不理赔,完全可以作为一笔储蓄(香港保险的分红率比内地高很多)。


恰好这种“分红、返还型”保险引进来,却变成是打开市场的利器:


因为,看起来:买个保险产品,出险给赔;不出险返还、分红,非常划算呀。直到现在:我相信大部分人,仍然愿意买分红型、返还型的保险产品。


主张消费型、高性价比型的互联网保险,兴起也才刚刚两三年。


如此种种诸多因素,不仅现在线上、线下产品价格大,我相信未来还会有比较长的一段时间,两者有比较大的价格差距。


作者:鱼儿财记


鲜花

握手

雷人

路过

鸡蛋
原作者: 鱼儿财记