01
上周末读了朋友推荐给我的小说《杨天乐买房记》,读得挺感慨。
来北京不到5年,租房、买房、卖房……一次次扯皮、拉锯、遭遇新政,和伴随着的沮丧、震惊、郁闷,当然也有小小的喜悦,全都随着小说的情节在我心里铺陈开来。
小说的主人公杨天乐和钱潇,像极了我身边许许多多的北漂青年,还有我自己。
20来岁刚工作的时候,杨天乐以为北京的房价是离自己好遥远的命题。他们觉得自己学历、能力都不差,按部就班工作,几年后该有的都会有。那个年纪,最怕稳定,对不确定性充满渴望,也并不觉得租房有什么问题。
然后一转头,就发现已经历了8年6次搬家。没有顺其自然地拥有房子,倒是赶上了越来越奇葩的房东。
20几岁最怕的稳定,成了这个年纪最渴望的事情。稳定地住下来,才能拥有踏踏实实养花的权力,还有,让自己的妻子钱潇养一只猫。
杨天乐和钱潇决定主动出击。他们翻出自己所有账户所有APP中的钱,跟并不富裕的两家父母确定能支持的上限,勉强凑够了买一个40、50平小房子的最低首付。
然后,在看房的过程中,发现钱潇因为当年帮父母贷款,在“认房又认贷”的新政下躺枪成了二套,首付一下子差出几十万;然后,经历了跟父母的争吵,办妥了假离婚;接着,还没网签的他们再次遭遇新政:离婚不满一年算二套……
直到小说结束,杨天乐和钱潇还是没能跳上房子这趟飞奔的列车。
02
看得我心理涌满了后怕和感恩,含情脉脉跟率哥说:“还好我们这几年虽然走得辛苦,却没有出什么差错,总算有了最基础的积累。”率哥被我突然的温柔吓了一跳。
毕业短短5年,小说里的那些心理变化、那些焦虑、那些恐惧,我跟身边一样几乎赤手空拳来北京的朋友,全都经历过。
刚毕业那年,我要租房,找了位中介小哥带我看。那时我对出租房屋和“家”之间的差距,没有心理准备,于是一次次被出租屋的脏乱差和没有隐私感震惊。
有一个寒冷的冬夜傍晚,中介带我去看一户合租的三室一厅,说是已经住了一对小夫妻,和一户三口之家,还空着一个最小的卧室。
敲门,在听到“进”之后,我们推开入户门。正对入户门的沙发上,一女生坐在一男生腿上,俩人若无其事地拥抱、接吻。说“进”的应该是三口之家的女主人,她围着围裙,好像在厨房熬着什么,刚刚走出来招呼我们,婴儿的“哇哇”响亮哭声,从一间卧室传出来。
我当即被这烟火气吓得退了出来。震惊的情绪后,也隐隐藏着一丝丝恐惧。当时说不清这恐惧是什么,现在想来,应该是:等我恋爱、结婚、孕育下一代,不会也挣扎在这样的环境中吧?
仿佛很多粉红色的泡泡,在一瞬间被按在地上敲碎。我也是从那时开始关注房价,并认认真真开始记账、理财,认认真真规划自己的人生。
和率哥恋爱并打算去领证的那个夏天,头一周刚刚去率哥住的地方认了个门,第二周他就告诉我周末不能约会了。他要搬家,房东说要装修房子租高价,不仅不续租,还要求他提前搬。
刚开始租房的人,也许都会对这种事情愤愤然,甚至想诉诸于法律。租久了,就习惯了。倒也不是麻木了,只是争个对错能怎样?这是人家的地盘,还是得搬家。有这精力,不如赶紧找房子。打包、搬运、再拆包,都是大工程,需要很多力气。
再后来,和率哥也买了我们的小房子。在决定换房的那年夏天,因为北京二套新政,我们被好几家中介数次劝过假离婚。当得知我俩第一套房就是婚后共同贷款,离了也没用后,每一位中介都捶胸顿足表示遗憾。
记得小时候,在上海的姑姑,为了把户口迁回奶奶的老房子等拆迁分得拆迁款,想跟姑父假离婚,被爷爷劝下。在爷爷的价值观里,怎么能为了点蝇头小利,做这种事情?
很长一段时间,这也是我的价值观。长大后才发现,这可不是“蝇头小利”。在北京,是否假离婚,简直关乎一个家庭能稳定扎根还是颠沛流离。
不过在我心里,还是对假离婚心存芥蒂的。所以,虽然经历新政首付激增无法换到心仪的房子,我有时却也暗自庆幸,不用经历如此灵魂拷问。
03
刚毕业的那两年,跟朋友们聊天,还会聊到中国青年平均27岁买房,日本是42岁,欧美也都在30岁以上。也许我们不必着急买房。
租了几年房,大家就再也不聊这个话题了,而是各自卯足了劲儿“上车”。因为,各国的租房、购房、就业环境及文化差异,真的没有可比性。
朋友有个同事,30岁前一直都相信“房子是租来的,生活不是”。而为了让生活不像租来的,就必须租有品质的房子,小1万一个月那种。当然,她和老公的收入也承担的起,只是结余很少。
朋友说,那位同事30岁那年,也是因为一次房东要卖房的搬家令,突然就崩溃大哭,许愿一定要买自己的房子。然后雷厉风行,跟老公搬到了租金3000一月的破旧小开间,努力攒钱。
还记得之前我们卖房的时候,有个看房的客户跟我们聊的不错。中介却让我们不要当真。说这大哥最近4、5年,年年看房,附近几个门店的人都认识他了。
下跌市场他觉得还没跌倒底,可以再等等;上涨市场他捶胸顿足感叹上个月没买,这一下多出几十万,下不了手;平稳市场他挑挑拣拣,觉得有的是时间多看看。
看过房的都知道,看房是多么折磨人的事情:一整个周末跑到腰疼腿断脑袋嗡嗡作响,心情跟着看到的房子一会沮丧一会失望。半条命给了北上广周一到周五的工作量,还剩半条给了周末看房。
不说这些年房价涨了多少,就说大哥这4、5年看房的心力,无论用在给自己充电学习上,还是用在好好休息享受生活上,人生都是另外一番光景吧。
所以,这些年,但凡有人问我自己有笔不多的钱,够一够刚刚能付一线或者强二线的小户型首付,是不是要买房,什么时间买合适。
我的答案都是:“如果你是刚需,如果你不是打定主意不买房年年搬家也可以泰然自若,且你可以控制家庭资产负债率在合理区间,那么,现在就是最好的时候。”
我周围多是没买房几年后后悔的,鲜有买了房后悔的。很多同事、朋友东拼西凑首付买房后,都要经历一段节衣缩食的“苦日子”,我自己当年也是。
可这“苦”,相较被迫不断搬家的苦,其实还是甜的。更何况,这“苦”其实是在逼迫我们强制储蓄。花花世界诱惑太多,这钱不因房而省着,也就不知不觉从指缝里流走了。
04
楼市是不可预测的。从前的文章小沫也写过,要是有谁能预测市场,别说楼市,预测任何一个小市场,那他就不会到处预测,而是早就暗搓搓成富翁了。
而假如我们真赶上了房价普跌的系统性风险,最终最抗跌的,一定是一线城市核心区优质资产。
虽然当下的租售比如此夸张,但是租房花出去的钱,始终是消费,且这消费,在目前的租房市场中,大多数时候并不能保证我们有个相对稳定的落脚处。
而安土重迁的中国人,对房子的情感,也不是说改变就能改变的。
我从前认为房子带来的安全感、稳定感,是我这个30岁老阿姨的诉求,因此在给90后做房产咨询,或者聊到楼市的时候,都不太说这点。毕竟这不是刚性的论点,只是个人的感受罢了。但好几次,当我小心翼翼聊到这块,发现90后甚至95后,都是非常认同的。
看来,这份中国文化里住在自己房子里的情节,也不是这么快就能变天的。如果真的有这情节,就不要纠结专家说的“租售比不合理,租房更划算”。毕竟,要住在里面的是自己,除了经济账,我们还是得面对自己内心的真实感受。
且租售比不合适,变量可不仅仅是房价,还有房租。
去年易居研究发布的《50城房租收入比研究》中,就有8个城市平均租金涨幅超过了30%,19个城市涨幅在15%-30%。
一位网友就感叹,当年没买房,如今不仅大手大脚没存下首付,付的房租比买了房的同事的房贷还高。这也是一个很忧桑的故事了。
对市场和自身做尽可能充分的了解,然后忽略周围的噪音,诚实面对自己,该出手时,还是得稳准狠。
作者:啡小沫,985硕士前互联网平台联合创始人,首席市场官。公众号:啡小沫(ID:feixiaomo6) 知乎:啡小沫
还没有评论,来说两句吧...