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先,在实施差别定价时,企业或者是品牌,他们要了解各种对顾客估价有影响的因素。
例如说顾客购买时的需求强度,心理需求和客观条件等。例如航空公司的头等舱。头等舱的侯机,餐食,座椅,享受的娱乐设备等服务都远高于商务舱。这些因素就会影响我们一般人对头等舱和商务舱之间的差价认识。
其次,品牌或者企业要有这个实力,能使这个定价符合顾客的认知价值。这一点*得最好的当属首饰行业的钻石。黄金白银之所以值钱,是因为它们都相当稀缺,钻石储量非常丰富,开采难度也不大,目前已经发现的天然钻石储量约为25亿克拉。钻石公司甚至要不止要控制钻石矿,还要人为控制产量。而钻石之所以身价百倍,还是因为它与爱情绑定在一起。
“钻石恒永久,一颗永流传”的广告语深入人心。例如DR钻戒就主打“一生只送一人”的营销策略。人为制造的““稀缺”与爱情的绑定,让钻戒的高价成了理所当然。但实质上,钻石并不值钱。前阵子就有新闻在安徽合肥,有女子因缺钱带着自己几年前买的十几万的钻石戒指拿到典当行,说是1.3克拉。但典当行的老板最后只能给3万2千的报价。可见钻石并不是保值的硬通货。
再者就是确定能够适合其情况的差别定价基础。这里指就是商家要依据不同的情况设定不同的差价。第一个因素是地域因素,尤其是进行跨国销售时,要充分考虑汇率和当地人对产品的认可水平。例如我们会见到一些国际品牌,在当地只是普通品牌,进了中国后却摇身一变成了高端奢侈品牌,在国内定价要远高于原产国,结果惨淡收场。
第二个因素是产品线,这在手机行业比较常见,一款手机可能会有大众版,专业版甚至有游戏版等。不同的配置,对应的工艺也不一样,设置一个比较明显的阶梯价格,来适配不同水平的客户。
第三个因素是时间,当初双十一购物节的诞生就是商家为了年末大清仓而设置的。一般来说,大部分商家都要根据购物节和自己的营销活动节奏,制定不同的短期差价。例如我们会见到有些产品会有会员价,直播间最低价,积分价。这些其实都是商家为了差别定价而人为制造的。很多人嫌麻烦,但这些不同的价针对的人群都不同。直播间是针对喜欢看直播的人,会员价是针对会员,积分价是针对老客户。这些定价的差别战略,用得好,能让商家利润翻倍。
除此之外,不少商家还会独创性地结合各种方法实施差别定价。就像是普通快消品和电器有双十一618等购物节,像亚马逊,当当也有423世界读书日的书籍打折活动。欧洲的迪士尼有“儿童免费”的方案等。
近来消费者也对各种购物节感到了疲惫。各种购物节的热度一次不如一次,而且直播间最低价被屡次拆穿非最低价,买三免一,各种定金膨胀的玩法越来越复杂,在消费者心中留下了不好的印象。
最后,也就是最重要的,有些商家的差价策略,其实是违反法律的。就像有些企业在疫情期间哄抬物价,或者是有一些文旅产品在景区标注高价,旅游餐饮对本地人和外地人分了两种价。这些都很容易触发法律,也给当地的文化形象带来很不好的影响。
文/腊梅
还没有评论,来说两句吧...